胶片上的叙事|用另一种视野,以电影悟法律
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
我们脚踏知识的厚土
多与专业书籍为伴
偶然有空闲时间
也可以从繁杂的书堆中抬头
将目光投射到法律与电影的交汇处
以特别的方式感受法律的魅力
接下来小青将推荐一些经典佳片
快快将它收入你的必看清单吧
《十二怒汉》
CELL 1
“偏见总是遮蔽了真相。”
豆瓣评分:9.2
(小青的top1 yyds!)
关键词:相见恨晚 长镜头 黑白 反转 程序正义
剧情概括
故事发生在一个闷热而暴雨将至的午后,此时法院刚刚判决了一起谋杀案。
一个贫民窟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父亲,现场留下的凶刀和男孩在杂货店买的刀一模一样,邻居老人看到男孩和死者大吵一架后跑下楼梯,住在对街女士看见男孩拿刀刺死父亲。男孩声称自己在看电影以作为不在场证明,却记不起电影名及细节。
铁证如山,所有一切都看起来无可置疑。十二个陪审员在密闭的房间内开始投票决定男孩是否有罪。所有人似乎都对这起案子持相同的看法,眼看马上就能结束这起案子。
然而,投票结果却出乎意料,11票认为有罪,1票认为无罪。他们各自阐释理由,针锋相对,情节反转不断,令人拍案叫绝……
推荐理由
没有斑斓的色彩,没有精致的画质,全片只有一个单调的场景,和一段段令人惊叹的长镜头演绎。
然而,看完这部影片,你会发现,它的精彩足以让你忘记所有的“不足”,直呼“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看!”
《十二怒汉》中的“怒”,有出于情绪带着偏见的愤怒,更有为捍卫真理而据理力争的愤怒,前者自私狭隘,后者则理智审慎。
正因为人本能地对恶充满厌恶与愤怒,恨不得将所有罪恶口诛笔伐,对恶的审视才应变得更加谨慎,对事实的尊重才变得尤为可贵。
(b站可免费观看哦!)
CELL 1
“鸡蛋是有生命的,石头是死的。”
豆瓣评分:9.4
关键词:绝望 希望 正义 呐喊
剧情概括
影片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初期的釜山为背景,讲述了平凡税务律师宋佑硕为震惊全国的“釜林事件”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。
没学历、没背景的主人公凭借一腔热血考上律师执照并成立事务所。他活得很辛苦,却懂得感恩,为穷困潦倒时饭馆老板娘的一饭之恩,倾尽全力地偿还。
为了帮老板娘的儿子——受害学生振宇辩护,他夜以继日地查资料,找证人,但政府滥用职权,以权谋私,甚至利用刑讯逼供的手段逼迫振宇认罪……
推荐理由
电影中最精彩的便是在法庭上的辩护部分,当主人公慷慨激昂道“国家,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!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,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,所有的权力由国民产生,国家即国民!”这一段陈述时,屏幕前小青的情绪好似也得到了压迫后的释放,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黑暗中寻找光明。文字的叙述无法诉尽所有澎湃的情绪,小青强烈建议大家观影!
影片的结尾尤为震撼,令人难忘,这场辩护,取得了另一意义上的大获全胜。为了正义奋斗终生,就如《熔炉》里的那句话:“我们一路奋战,不是为了改变世界,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。”
CELL 1
“正义的天平,也许偶有偏差,
但终将回归正义,你会付出代价的。”
豆瓣评分:9.6
关键词:反转高潮 鸡皮疙瘩 环环相扣
剧情概括
《控方证人》改编自阿加莎·克里斯蒂同名小说。与她其它改编作品不同,《控方证人》除了继承了她开创的侦探推理模式外,更多侧重的是阴谋与人性,反而使整部影片变得诡谲而惊艳。
剑走偏锋,《控方证人》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真相和答案——明确了凶手是谁,并准确地给出了作案动机。
沃尔被控谋杀一位家财万贯的女士,他去找这位公爵律师的时候讲明了自己不是凶手,绝对是清白的,但是苦于没有不在场证明。他说自己深爱的妻子可以证明他的不在场,但是公爵律师问,“一个深爱你的妻子为你做的不在场证明可信吗?”
在公爵律师问沃尔的妻子时,她的妻子言语神情透漏出一丝诡异,而且很明显她并不深爱她的丈夫……
推荐理由
作为一部1957年的黑白电影,《控方证人》凭借着峰回路转的剧情、无可挑剔的表演、妙语连珠的台词和意想不到的结局,在经历了63年的考验和洗礼后,至今被誉为反转电影的鼻祖。
影片中四次的精彩反转让电影全程没有尿点。所有曾忽视的细节在真相揭示后都令你毛骨悚然!人物台词幽默风趣,推理判断环环相扣,无论是影片的构思还是画面的质感,都堪称绝妙。
CELL 1
“我就是想讨个说法。”
豆瓣评分:9.4
关键词:原汁原味 乡土秩序 现代法律 矛盾
剧情概括
看过许多外国经典影片,这部电影具有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。《秋菊打官司》改编自小说《万家诉讼》。不管是电影名中的“官司”,还是小说名所指的“诉讼”,都鲜明的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以诉讼纠纷为主线的故事,但在90年代的背景下,许多人往往还困在“非讼”观念的枷锁中。
影片主要围绕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个说法,不屈不挠的艰辛维权故事。农村小人物在村权霸威的压迫下,秋菊作为长期弱者的女性法治意识得以唤醒,讨个说法成了真正的说“法”(用诉讼来解决问题),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不仅打破了套在人们头上的非讼观念枷锁,还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法治宣传意义。
推荐理由
“只不是想要一个说法而已,我没让他们把人抓起来啊!”
当乡土人情遇上城市文明的冲击,秋菊追不上警车,也救不了村长,因为她越不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那道鸿沟。
影片赞扬了九十年代以秋菊为代表的人的法律意识觉醒,但是同时引出新的思考,那就是秋菊的法律意识是否纯粹,是“礼治”还是“法治”,以及农村的普法运动应如何开展。这样的矛盾,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去思考。
CELL 1
“别再相信律师可以左右一切的鬼话,
现实情况是得陪审团者得天下。”
豆瓣评分:8.0
关键词:陪审制度 紧凑 悬疑
剧情概括
经典电影《失控的陪审团》围绕对陪审团成员庭外的追逐控制,展现了美国陪审团制度的运作漏洞,引发人们关于改进陪审团制度的思考。
为了选到自己心目中的陪审员人选,原告律师找了一个陪审团顾问;被告律师直接动用了一个大团队,跟踪、调查、威胁、贿赂等手段并用,可谓无所不用其极,尔虞我诈,为的就是能通过左右陪审团来左右案件的结果。
这就说明陪审团在美国司法审判中举足轻重的地位,这项审判制度在联邦各地广泛推行,虽然已经运行了数百年,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,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。
推荐理由
电影通过间接的现实揭露,直接揭露人性的弱点和陪审制度的漏洞,揭示靠绝对的良知来实现完整的正义并非长久之计,用更为完善的法治体系为正义保驾护航才是明智的改进方向。
“我想要的并不多,只是内心的朴素正义而已。”
作为陪审员应尽义务,在正能量的价值观指导下公正行事,这需要法治体系的健全,也需要法治意识的提升,在标榜自由、民主、法治的美国同样任道重远,这是影片传递世人的法治价值和侧面反思,给我们带来思考。
电影是一面透镜。观影的人望向屏幕,凝视的却是自己的内心。
法律题材的电影是法律与大众文化的交集。电影中的法律往往运用直观的手段把法学所关心的主题,诸如审判、正义、道德、人性、习俗、冲突等客观地呈现出来。
我们从小的视角,通过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,学习法律制度知识,了解到不同法系的形成历史背景和严格发展,折射到现实社会生活,发散我们的思维,引发我们对现实问题的反思,感受到法治精神之光辉。
正如罗翔老师所说:
我们正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正义,所以我们要用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,去不断地追求正义。
”在法律学习的道路上,我们也许会感到迷茫,不知方向;抑或是缺乏动力,“摆烂躺平”。在此时,不妨放下心里的焦虑与不安,来一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。仰望信念与理想的星空,收获前行的能量,再度整理行装,奔向理想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文案来源于网络责编 | 王 柯 王历澄主编 | 蒋欣怡 彭雯鑫审核 | 陈胜国 罗静伟法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出品